关注我们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法院新闻
《安徽法制报》报道烈山法院在“家长里短”间奏响和谐曲
分享到:
  发布时间:2022-12-28 17:52:28 打印 字号: | |

11月30日,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会议。会上,淮北市烈山区人民法院烈山人民法庭荣获“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”,获通报表扬。

自2021年2月挂牌成立少年(家事)法庭以来,烈山法院紧紧围绕“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法庭”总目标,切实保障青少年、妇女儿童合法权益,共受理案件730件,审结690件,结案率为95%,诉前调案件205件,调解成功144件,诉前调成功率为71%,先后荣获全省法院“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”等称号。

司法为民出实招

10月9日,烈山法院少年(家事)法庭在古饶新村居委会巡回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。该案原告系年过八旬的老两口,两人收入微薄,且身患多种疾病,虽生育三子一女,但仅二儿子与女儿愿意照料他们。无奈之下,两人只得将子女告上法庭。少年(家事)法庭受理该案后,多次组织诉前调解,无果。为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,同时起到教育、警醒的法律效果,承办法官决定巡回审理该案。庭审当天,座无虚席,面对村民们的议论,被告席上的老人子女羞愧地低下头。

为促进少年(家事)审判专业化,该院根据少年(家事)审判的工作特点和需要,抽调2名业务能力强、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专业审判团队,创新打造一点、二面、三查、四期、五访的“五步工作法”,成功化解359件家事纠纷,回访30余名未成年人。在审判实践中,探索圆桌审判模式,法官与当事人“零距离”交流,还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开辟“一站式诉调绿色通道”。

多元解纷齐发力

今年省高院发布第一批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例,烈山法院少年(家事)法庭办理的一起离婚纠纷诉前调解案例入选。

该案中,原告张某与被告谢某经人介绍相识后结婚。因未建立真正感情且谢某存在长期家暴行为,张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,并申请人身保护令。承办法官迅速启动联合调解机制,与矛调中心、派出所、居民委员会、妇联进行对接,同时向张某所居住的村委会、辖区派出所、妇联三部门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《协助执行通知书》。通过多方协作,成功促使双方在孩子抚养、房屋归属、财产分割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,并签订了调解协议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。

为打破少年家事纠纷由法院“一肩挑”的传统格局,烈山法院少年(家事)法庭不断扩大多元解纷“朋友圈”。与区关工委、妇联、司法局联动出台《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及家事审判工作方案》等10余项制度。对接辖区派出所,设立驻点警务室,实现联动调解、协助帮教“无缝衔接”。在民政部门设立反家暴庇护所,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2次。推动建立由法院主导、司法行政等部门参与的多元解纷大格局,邀请基层党员干部、“五老”乡贤等参与调解,设立法律援助站,及时安排援助律师提供法律帮助,选任20余名具有心理学、教育学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。

普法宣传创品牌

“少年(家事)法庭现在开庭。”在烈山法院,时不时会上演模拟法庭活动。庄严的法庭上,孩子们在法院干警的指导下,分别扮演审判长、审判员、公诉人、被害人、未成年人等角色,通过庭前准备、法庭调查、法庭辩论等环节,“沉浸式”体验庭审现场,真切感受法律的神圣。该院19名法治副校长还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、“法律七进”等活动,惠及800余名未成年人。

在“依法带娃”时代,烈山法院在普法工作中主动作为。近日,该院少年(家事)法庭干警以“法官妈妈”的身份对两起离婚案件中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判后回访工作。回访中,“法官妈妈”们在了解孩子的学习、生活及心理方面状况的同时,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,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,正确履行监护职责。

“法官妈妈”是烈山法院特色法治文化品牌。该院积极组建包含20余名女法官的“法官妈妈”志愿服务队,设立“法官妈妈”工作室,坚持17年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、物资捐赠等公益活动。少年(家事)法庭不断扩大这一品牌的社会效应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
(文/屈曙光)

 
来源:研究室
责任编辑:王乾坤